乡村振兴头条新闻

编织梦想,照亮未来!河北省水勘院助力东柳泉村挑起致富“金扁担”

2023-04-11 19:32:41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河北新闻网讯(郑晓洋)“‘东柳泉村荆编技艺’成功入围咱们保定市易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感谢父老乡亲们的大力支持……”申遗成功后,荆编技艺传承人——东柳泉村青年崔志泽,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发了一条朋友圈。这是该村继“舞钢叉”之后的又一项非遗成果!好消息不胫而走,村民们纷纷来到村文化馆,荆编现场顿时热闹起来。大家一边观看一边向河北省水勘院驻村工作队员感慨:“以前经常用荆条编筛子,没想到还能申请非遗。多亏了水勘院的金点子,让这个手艺既能传承下来,又多了一条增收的路子!”

图为东柳泉村荆编技艺传承人崔志泽向村中老者付丰肖学习荆编技艺。 河北省水勘院供图

东柳泉村荆编技艺历史可追溯到130年前,坊间流传民谣,“东柳泉的筛子、西霍山的筐、南林的篮子响当当”。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这项技艺日趋式微。河北省水勘院驻村工作队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村文化内涵,围绕文化和产业两条线发展,助力东柳泉乡村振兴。

荆编技艺的挖掘来自一次偶然。2022年仲夏的一个傍晚,一位老乡给河北省水勘院驻村工作队送去了自家产的新鲜瓜果蔬菜,盛放果蔬的篮子吸引了工作人员的目光。据了解,篮子是由村中一位老者手工编制,原料虽是漫山遍野毫不起眼的荆条,却在纵横交错间彰显着浑然天成的淳朴之美。

图为付丰肖正在制作荆编。河北省水勘院供图

随后,工作队到附近集市和狼牙山一带进行走访了解,发现市场上有部分荆编的篮筐与农产品搭配销售。回村后,工作人员联系到村中热衷于乡村振兴和文化事业的青年代表崔志泽,一起深入分析了对该技艺进行保护发展的必要性和产品的市场前景,最终决定由崔志泽拜师村中老者付丰肖学习荆编技艺。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达成共识,重振东柳泉荆编技艺。此后,驻村工作队与崔志泽一起多方走访,四处搜集素材,整理资料,深入挖掘荆编技艺的丰富内涵和文化资源禀赋。经过不懈努力,2022年12月底,易县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东柳泉村荆编技艺赫然在列。

如今,东柳泉村两大非遗项目陈列在村文化馆内。如何使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成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成果,赋予其乡村振兴新的时代内涵,代表性传承人崔志泽构想:“结合本村资源禀赋,树牢市场价值思维,让非遗在传承、保护中再进一步发展,在花卉市场、储物筐、家用装饰品等方面创新产品种类,通过电商渠道、外贸渠道将产品打入市场,进而拓展更远、更广的市场。”

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金扁担”一头挑着农民的精神文明,一头挑着农民的物质文明。河北省水勘院党委提出“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注重文化与产业两翼齐飞”的思路后,驻村工作队乘势而上,协助东柳泉村注册成立“易县柳之泉文化传播工作室”,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并积极推动文化与产业融合,将非遗产品推向市场、融入时代,不断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编织梦想,照亮未来!

责任编辑:赵冬玉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