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生态宜居>>

河北峰峰:美丽乡村入画来

2020-08-19 11:11:0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不用去远方,也有诗歌和田野。

刚下过一场雨,走进峰峰矿区东清流村,因为家家户户都种植了鲜花瓜果和绿植,空气特别的好。

整齐的街道,清脆的鸟语与声声犬叫,孩童天真烂漫的笑脸嬉戏玩耍,早晨起来活动活动筋骨、溜溜弯儿,或者月明星稀的晚上,在自家小院里泡一壶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唠唠家常,这就是向往的生活了吧。

在东清流,很多人依然保留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祖祖辈辈生活在土地上,种地为生,不仅是谋生手段,也成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不绝动力。

村民以崇德尚文为美,重视教育,村里年年出大学生,还有博士、硕士,很多人成了教师、医生等社会有用之才。每年春节,你仍然可以看到很多家庭手写的春联。

这里民风淳朴、家风好、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互助,生活简单而快乐!

与平时的安静不同,要赶上村里一年一度的庙会,四方宾客来临,卖糖泥儿的、卖小吃的,又是一番热闹景象。

相传,清流原为伯阳城,战国时所建。据史料记载:三国时在此喂养军马,后来伯阳城被漳河淹没,居民逃往高地,因这里水草丰美,以旁边的一条清水小河命名叫清流。后来人口日繁,分成两个村,以居住的方位叫东清流、西清流。岳城水库修建时,一部分人迁往峰峰矿区,临水东边定居,村名仍叫清流,这就是东清流村的前世今生。

“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

孔夫子讲过:“礼失求诸野”,是说那些已经被遗忘、丢弃了的礼仪、道德,要到乡下去才能找得回来。乡村承载着中国精神,并将爱国、诚信等等精神食粮和农业科学知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但,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靠村民勤劳的双手,更重要的是,还得益于国家的惠民政策。村民们说,受惠于“乡村振兴”战略,去年村里大变样。路面重新修整了,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出行更方便了;以前的旱厕没有了,现如今是崭新的水冲式厕所,国家还给财政补贴,家家户户都用上了马桶;沿街的墙面进行了统一的粉刷装饰,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

美丽乡村,精神是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逐步融入大众生活,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和追求。

现在的东清流村,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吃的还是自家种的绿色蔬菜,既能享受到水电煤气等便利的生活设施,又能安享悠闲的田园生活。

村里的老人说: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能在这样的村庄生活,又能多活二十年喽!

村里的年轻人说,这么好的房子,稍微改造一下,就是乡野民宿或者农家田园餐厅啦,还可以直播带带货!

你看,这就是东清流,不仅有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还有着强烈的时代精神。

其实,在峰峰,每个村庄,都有风景。北留旺村紧邻东清流村,村民多从事蔬菜和花卉种植。这个村建于明代之前,取南来北往在此居留兴旺之意,又位于滏阳河北面,故名北留旺。这些年来,北留旺也在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美化、绿化、亮化,建设了葡萄廊架、休闲广场,也是一副田园生活的美好画卷。

“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通讯员 郭子)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赵娜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