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生态宜居>>

河北黄骅:“黑”变“绿”,让乡村更美农民更富

2020-06-24 10:30:2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产业升级了,乡村变美了,百姓脸上的笑容多了……在河北省黄骅市吕桥镇采访,记者真切地感受到,该镇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吕桥镇位于黄骅市北部,素以工业经济重镇而著称,曾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河北百强镇、沧州十强镇。

石化、煤化企业一度是吕桥镇经济发展的“功臣”。然而,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企业生产环境恶劣、工艺装备落后、规模小等问题日益凸显,不仅污染了环境,还影响了百姓生活,“一油独大”的局面亟待解决。

如何扭转这种局面?2018年,一场绿色攻坚战从吕桥镇老石碑河畔打响。在两年多时间里,吕桥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取缔涉污企业,对企业进行整改提升,治理老石碑河、沧浪渠以及16个坑塘,努力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发展绿色经济。

取缔和整改涉污企业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6月17日,走进黄骅市北方新业石化产品运销有限公司,干净的厂区内,工人们正在储油罐、抽油泵旁巡查。“以前,厂区里就立着4个储油罐,到处杂草丛生,在厂区里走一圈,浑身都是土,鞋底全是油。”公司总经理孙立恒笑着说。

北方新业公司从事石油储存与运输。从2018年开始,该公司先后投入近400万元,进行锅炉改造,引进先进的抽油泵和高标准治理设施,实现消防设备厂区全覆盖,并专门设立了危险废物存放区。

“正是黄骅市政府与吕桥镇政府鲜明的政策导向及整改方案,坚定了我们整改提升的信心。”孙立恒回忆,整改过程中,吕桥镇政府请来环保专家,为企业量身定制整改提升方案,避免了盲目、无效、低端整改。“通过整改,现在,厂区全面规范提升了,客户也越来越多了。”

吕桥镇镇长聂晶介绍,吕桥镇地势平坦、河流众多,老石碑河、捷地减河和沧浪渠自西向东横穿全境。过去,吕桥镇遍地石化、煤化企业,这些企业和一些过境车辆向河流、坑塘偷排偷放、非法倾倒石化污染物现象屡禁不止,不但严重污染河流,还影响群众生活,老百姓怨声载道。

为适应新时代绿色发展要求,2017年,新一届镇党委、政府组建后,在黄骅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摸查情况、反复论证、制定方案,就吕桥镇如何走好新时代“生态之路”统一了思想:壮士断腕、背水一战,彻底扭转吕桥“一油独大”现状,摘掉“黑帽子”,穿上“绿衣裳”,走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图为整治后的老石碑河面貌焕然一新。   河北日报通讯员 张国文摄

8.5公里的老石碑河沿岸,有31家石化加工存储企业,大小罐体1068个。打击和取缔涉污企业行动从老石碑河沿岸的污染企业抓起。自2018年4月起,本着既突出重点,又全域推进的原则,吕桥镇先后取缔涉污企业69家,整改验收77家。同时,投入资金2.4亿元,治理老石碑河、沧浪渠以及16个坑塘。

有“破”有“立”。吕桥镇在治理污染的同时,对于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投资4000余万元,建起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5000立方米,20余家企业的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处理。同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种问题。

黄骅市信诺立兴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吕桥镇的龙头企业、沧州创汇大户。副总经理周小野介绍,公司因为涉及化工,停电会发生严重安全问题。企业所在园区协调黄骅电力部门,投资800余万元建设了35千伏供电线。如今,信诺立兴有3条供电线路,用电有保障。

近年来,吕桥镇主动调整发展思路,重点发展新材料和绿色产业,加快产业转型。推动信诺立兴延伸产业链,向下游精细化工和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发展,研发化工新材料。同时,吸引德富皮革回乡建设新项目,开拓皮革产业新方向。推进地方优秀人才创业,建设省重点项目博翔石墨,为园区发展新型碳材料奠定基础。建设伟傲五金项目,发展五金新材料。

通过原有产业延链、新兴产业补链,吕桥镇产业结构改变了“一油独大”的局面,实现了转型升级和优化重组。

实施“清拆建管”,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农村环境卫生差,是困扰农村居民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吕桥镇实施“清拆建管”,即清垃圾、拆危房、建游园、长效管理,大力改善提升人居环境。

6月17日,走在吕桥镇东坛村的街道上,笔者看到村内干净整洁,垃圾桶整齐地摆放在路边,三五成群的村民在文化广场唠家常。

“以前,村庄内冬枣树多,满大街树枝,再加上路边各家各户的柴堆、垃圾堆,街道脏乱差。”东坛村村委会副主任张洪龙说,“现在环境真是大变样了,天天有人清扫垃圾,环境好了心里也痛快了,乡亲们也愿意出来坐坐了。”

“村内有4名环卫工,定时清理垃圾。我们在村南边还建立了一个占地4亩的垃圾场,定期由垃圾车清运垃圾。”张洪龙介绍,村内有多名志愿者,不间断地义务清扫村内的垃圾。

张洪龙说,现在干净整洁的村子,很多地方都是拆出来的。拆危是人居环境整治的难点。农村遗留下的危旧房屋、残垣断壁,不仅不美观,而且很不安全。可村民恋旧,不愿意拆。镇村干部就挨家挨户,到田间地头三番五次做工作,党员带动,精准施策、分类拆除,共拆除了村内12栋危房。

拆旧后,村里建起一个占地2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安装了篮球架和健身器材,供村民休闲健身。为了美化环境,村委会旁还栽种了400棵海棠树。

为了让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护好居住环境,东坛村还进行了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共评选出60户美丽庭院。

在吕桥镇,越来越多的村像东坛村一样,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清拆建管”中,吕桥镇将拆危治乱与脱贫攻坚、村庄公益事业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整治成果,盘活闲置土地。两年多来,共清除占地约4.1万平方米的农村危旧房屋、临建、残垣断壁218栋681间。争取上级资金163万元,对4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实施危房改造。规划建设文化广场13个,打通村内道路11条。

环境建设好后,吕桥镇组织开展“美丽庭院”星级评比,通过比一比、晒一晒,在全镇形成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2019年,全镇4922户庭院建成美丽庭院,1024户庭院建成精品庭院。重点打造了吴家堡、高口、张福庄等美丽庭院重点村,海新、周东、周西、吴家堡、官地、乾港6个村被评为黄骅标杆村。

今年,吕桥镇在35个村实行人居环境“红黑榜”制度。列入红榜的,在资金、项目上优先安排;列入黑榜的,年终考核一票否决。目前,镇政府又在研究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准备将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提升村民自我约束意识。各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推选监督员,对人居环境长期监督。

发展绿色经济 构筑绿色发展屏障

吕桥镇多盐碱地,农业生产条件较差,树木成活率低,缺树少绿成为生态建设的主要短板之一。为此,吕桥镇探索发展牡丹园、枸杞园、蛋白桑园等绿色经济,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如今,在吕桥镇成方连片的牡丹园、枸杞园、蛋白桑园、紫薇园、贡果栽培基地、冬枣培育基地,形成果实飘香、绿植与鲜花错落有致的乡村生态“绿肺”,构筑起绿色发展屏障,不仅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也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图为吕桥镇的360亩冬枣园里,种植户正给枣树疏果。  河北日报通讯员 董季轩摄

6月18日,在吴家堡村南的百亩枸杞园内,村党支部书记、意安达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经理吴宝峰正在采摘枸杞。他介绍,去年,镇里组织去宁夏考察学习枸杞的种植,发现枸杞耐寒抗旱,耐碱怕涝,适宜栽种。

“我们合作社拿出100亩地来试验种植枸杞,作为一种探索与尝试。”吴宝峰说,“枸杞春秋两季开花、结果,生长7天就可以采摘一次。我们初步估测了一下,每亩枸杞的纯收入可以达到2000元,将来如果大面积种植,不仅可以发展旅游观光采摘,还可以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目前,我们合作社正在探讨与村民合作的方式。”

针对“大户有钱无地种、农民种地不挣钱”的情况,吕桥镇探索出“政府主导、双向签约”的破解方式,以政府为主体,将农村闲置土地流转集中,再无偿租借给具备充足资金和技术优势的大户绿化种植,最终实现“政府要绿、大户得利、农民受益”的三赢效果。

吕桥镇引入种植大户,积极发展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共培树128家农业合作社,11家现代家庭农场,其中省级示范农业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沧州市级农业合作社3家。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催生盐碱地“绿色蝶变”,总投资1300余万元,打造了总面积2800余亩的多处精品生态区。

吕桥镇还精心谋划了一批涉及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方面的项目,将资源变风景,打响了狼虎庄油菜花节等品牌。

“俺村的名声是油菜花打响的。”狼虎庄村党支部书记、垠坤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艳介绍,垠坤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了1300亩油菜花,今年亩产油菜籽100公斤。去年,狼虎庄举办油菜花节,吸引了1.5万人次前来观光游玩。村里下一步计划购买榨油机,用油菜籽榨油,让乡亲们可以春天赏花,丰收后榨油挣钱。(河北日报记者 王雅楠 通讯员 刘 杰)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赵娜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