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王广鹏的“板栗人生”

2019-05-31 15:22:3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春敏)2019年5月15日晚,一场暴雨伴随着冰雹降临到兴隆县蓝旗营镇,冰雹最大直径8厘米,最厚积层达10厘米,短短半小时,使蓝旗营镇14个行政村全部受灾,板栗、山楂等农作物损毁2万余亩,减产3至8成。昌黎果树研究所副所长王广鹏教授得知受灾消息后,只回复了一句“火速赶往蓝旗营!”连夜以最快速度赶到了现场,与其他林果专家到蓝旗营指导灾后果树管理工作,耐心安抚老百姓情绪,紧急起草了《果树遭遇冰雹后该如何补救》提示向果农散发,带领大家及时清理残枝落叶,防止病虫害蔓延;尽快梳、截伤残树枝恢复树势……王广鹏安慰果农们:“蓝旗营是此次冰雹恶劣天气的中心,损失最大,但我们能救多少救多少,尽最大努力挽救……”这只是王广鹏18年为河北板栗事业呕心沥血服务的一个缩影。

 

兴隆蓝旗营镇板栗遭冰雹灾害,王广鹏教授现场指导灾后补救。李春敏摄

驰名中外的京东板栗在河北省有460多万亩的种植面积,每年产值达60多亿元,您可能不知道,河北板栗有50%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板栗良种提供的。如今,该所第三代板栗团队带头人王广鹏正在践行践行着“立足河北,服务中国北方”的理念,在燕赵大地书写着板栗事业新篇章。

昌黎果研所所板栗科研团队成立于1971年,近50年里曾涌现出“板栗大王”王福堂、“京东板栗第一人”孔德军、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王金章等一批知名专家学者。薪火相传,作为昌黎果研所第三代板栗团队带头人,王广鹏年行程2万多公里,深入田间山村,为生产一线解决技术难题,帮助果农脱贫致富,带出了一大批板栗“土专家”,果农们亲切地称他为“板栗师爷”。

实验室里打地铺44天,取得“国标”支撑数据

王广鹏在实验室观测板栗叶片组织细胞结构。李春敏摄

王广鹏,1978年生,博士,研究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副所长、首席专家,主要从事板栗新品种选育与高效栽培技术研发推广工作,目前已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9项,获科技成果3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7项,已授权3项,主持审定板栗良种6个,参与审定板栗良种3个,获植物新品种权6项,参编国家标准1部,行业标准1部。

京东板栗好吃,好吃在哪里?标准何在?为此,王广鹏从全国采集了300多种板栗样品汇集实验室,从甜、香、糯等方面详细分析其在生理和分子生物学上的原因,将取得的研究结论形成论文,发表在国际有影响力的SCI杂志上,为板栗商品的划分提供了数据支撑,为京东板栗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提起在实验室里的日子,王广鹏印象最深的是2008-2009年间,为了攻克板栗性状指标评价标准缺乏的难题,44天里他每天24小时都在实验室里度过,机器成天不停运转,每隔半个小时就要进样(放样品),他就定好闹钟提醒,然后在实验室里铺几张报纸打地铺打个盹儿。经过艰辛努力,他取得了每个性状指标的标准值,成为了国家板栗质量等级划分标准的支撑数据,列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中的“板栗质量等级”并实施。

王广鹏说,在担任行政工作以前,他每年要在实验室里呆200天搞科研,虽然现在办公室杂事很多,他依然有时间就到实验室里加班。这些年里,王广鹏获得了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河北省第13届青年科技(提名)奖获得者,河北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 

每年行程2万公里,翻遍河北千座山

王广鹏深入山区为栗农讲解修剪技术。李春敏摄

2019年2月份王广鹏在河北省邢台县将军墓镇为栗农讲解修剪技术。李春敏摄

18年间,王广鹏跑遍了唐山、承德、秦皇岛、邢台、石家庄、保定等8个地市的24个县,翻遍了1000多座山,每年行程2万多公里,把主持研发的燕山早丰、燕山短枝、燕奎、大板红灯板栗良种及栽培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果农们,他的良种,支撑起了全河北板栗品质的半壁江山,技术应用率位列河北第一,技术效果、产量提高1/3,省工1/3,效益提高1/3,为当地果农脱贫致富,为家乡实现乡村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承德兴隆县板栗种植户陈国正就是王广鹏技术引领出来的受益者。陈国正在当地有200多亩板栗田,应用王广鹏的品种技术前,亩产100斤,总产量2万斤。2013年,王广鹏帮助他淘汰了落后品种,推广使用燕山早丰、燕山硕丰良种后年年增产,去年亩产达150斤,预计2019年总产量将达到4万斤,8年间增产了50%,实现了收入翻番。如今陈国正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土专家,还组建起了28个专业剪枝服务队,被评为承德市管技术拔尖人才。陈国平感言:“今天我的一切,都离不开王所长手把手地教导,我由衷地感激他!”

王广鹏常说:“果树科研是一项光荣的事业,是发展山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先导,我们有责任研究果品市场需要的果树新品种、新技术。多出快出新成果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也是我们最快乐的事。”王广鹏带领的科研团队,就是这样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事业中,情系“三农”,甘于奉献,推动着河北果树科技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技术攻关一直在路上

王广鹏在宽城讲解板栗夏季管理技术。李春敏摄 

多年来,王广鹏在科研工作上成果显著,他首次发现并证实了木本植物芽体存在PCD现象,拓展了木本植物PCD研究领域,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搜集保存特异、地方、濒危板栗种质资源819份,创建了世界上‘京东板栗’种质持有量最大的基因库,从中培育良种3个,并构建了大小为75份的燕山板栗核心种质群,为开展板栗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提高了整个行业种质利用水平;发明了板栗杂交苗促成花缩童期技术,实现缩短育种周期5年,为板栗良种高效选育提供了关键技术;育成板栗新品种6个,累计栽植面积已达150万亩以上,促进了中国板栗产业品种更新换代;研发出国际先进水平的以‘轮替更新’为技术理念的板栗高效管理技术,该技术目前已成为河北板栗生产上技术覆盖率第一的品牌技术,推动了板栗产业管理技术的换代。近6年来累计培训农民3.3万人次,为果树产业培养大批乡村科技人才。

他个人取得国际先进鉴定成果2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市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编写学术著作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

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王广鹏却有着清醒的、与众不同的理念,他告诉记者:“就像我当初指导果农改良板栗品种的年代一样,现在虽然实现了超越,但是再过50年,我现在拥有的品种和技术一定会是被淘汰的技术,因为,时代发展太快了!这些年我最深的感触就是,好多事还没有做,好多难题还没有解决……”在他的科研日程表里,已经为此在未雨绸缪,“让板栗产量更高、质量更好,让果农们管理更省工、节水,是我下一步的研究目标。”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赵娜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