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新农人

新农人种田用上APP 手机成了"新农具"

2018-08-21 10:00:52 来源:凤凰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眼下正是农忙时节,走近郭河镇安徽喜洋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华胜却悠闲地坐在办公桌前“种地”。看到记者一脸迷惑,华胜开心地说:“我有‘高科技’呢。”

华胜说的这个“高科技”,就是物联网平台。他掏出手机,打开APP向记者展示,该公司的2100多亩稻田尽收眼底,连片绿油油的水稻长势喜人,稻田边的水渠波光粼粼。

“手机可以实现对水稻生产全程监控、田间管理远程控制、农业技术远程服务。” 华胜笑称,现在绝大多数涉及到标准化生产的农活,已经不再需要农民“亲自”去干了。

传统种地农民是凭经验、靠感觉,脸朝黄土背朝天,而依托移动物联网技术,让他们不用置身田间,也能准确掌握田间湿度、温度和光照情况,精确把握水稻施肥、打药时间。

“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灌溉施肥环节非常重要,以往靠经验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现在只需通过肥情监测设备收集农作物叶面反射的光谱,平台就分析出农作物的生长指数。”

据华胜介绍,将数据与标准指数进行比对,就能获得最优的施肥方案。“根据施肥方案,水肥一体机就可以将肥料与水按比例混合,在灌溉的同时完成农作物施肥,一举两得。”

无独有偶,同大镇的安徽春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尚中也穿西装、喝咖啡“种地”。“只要网络允许,即使相隔千里,农作物管理都也能实现通过手机APP进行操作。”

在春生公司生产基地,160亩的葡萄园每个大棚里都有一根黑色的水管连着,水管每隔20厘米就有一个大小均匀的小孔。“这就是传感器,实时监控着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陪同记者采访的县农委农业经济师黄东亮告诉记者:“当人不在基地的时候,碰到灾害天气,可以远程通过手机APP来操作整个果园的生产管理,这就是智能化控制平台优势。”

黄东亮感慨地说,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使农业生产领域的很多环节都能通过手机操控。

近年来,为颠覆传统的“庄稼把式”,我县通过“智慧”下田,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全过程精确监控,以及田间管理的远程控制,彻底告别种植庄稼“凭经验、跑断腿”的局面。

庐江通过实施“宽带乡村”工程、持续推进农村地区电信普遍服务,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作物基础数据、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四个平台。

与此同时,庐江优先重点培训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带头人的辐射能力,加快农产品生产智能化、信息化、高效化步伐。

庐江还积极引导农民通过手机等信息化手段和智能设备,提升他们利用手机发展生产、便利生活、增收致富的能力,切实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全过程安全可靠。

如今在庐江,手机不仅是广大农民的生活工具、更是生产工具,让农业生产更具“智慧”。农民拿着手机动手指头就能种地,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有一次茶苗得病了,我用手机发照片和语音给专家,在线专家经马上指导用药,第二天病情就控制住了。”安徽白云春毫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赵玉贵高兴地对记者说。

种了大半辈子地的赵玉贵,讲述起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新鲜事儿,非常激动。“现在从种到收不管遇到什么难题都不愁了,只要拿出手机‘点几下’就行,就像有了贴身管家。”

赵玉贵说,啥时除草、施肥、采摘,他都用获得的数据做决策。“手机农具”在降低了劳作成本的同时,还降低了水肥等使用量,实现了改善品质、节肥增效、绿色种植的目的。

华胜、王尚中、赵玉贵们只是我县农民成功演绎智慧化种植“升级版”的缩影。移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让手机成农民“新农具”,正悄然改变着农业这个最古老产业的面貌。

县农委总工程师吴周认为,移动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全球最领先的互联网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手机农具”赋予了手机新功能和乡村振兴新内涵,前景广阔,值得期待。

吴周表示,今后,庐江将进一步支持发展智慧农业,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信息进村入户水平,以信息技术服务助力现代农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赵娜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