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头条新闻

五方面措施解决农村学校发展滞后问题

2018-05-04 11:14:28 来源:中国乡村之声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乡村学校的大量撤并和城乡教育质量的较大差距等主客观因素的综合性影响,乡村学生“大规模”“稀疏式”向城镇学校流动,导致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出现“城挤”“镇宿”“乡弱”的生态格局。

面对这些问题,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指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到2020年,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进一步振兴乡村教育,基本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乡村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五个方面措施,解决两类学校发展滞后问题

一是统筹布局规划。准确把握布局要求,科学制定布局规划,妥善处理撤并问题,坚决防止因为学校布局不合理导致学生上学困难甚至辍学。

农村学校布局既要防止过急过快撤并学校导致学生过于集中,又要避免出现新的“空心校”。原则上小学1—3年级学生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路途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4—6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在住宿、生活、交通、安全等有保障的前提下可适当寄宿,具体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确定。

二是改善办学条件。加强通往两类学校的道路建设,完善交通管理和安全设施,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合理确定基本办学标准,加快标准化建设,力争2019年秋季开学前,各地两类学校办学条件达到本省份确定的基本办学标准。

三是强化师资建设。按照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小规模学校教师编制,适当增加寄宿制学校教师编制。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向两类学校适当倾斜,严格落实各项津补贴政策,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改革教师培训培养,提升教书育人能力与水平。

四是强化经费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向两类学校倾斜,切实落实公用经费补助政策。探索将学校安保、生活服务等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所需资金从地方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完善小规模学校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确保规定的公用经费足额用于小规模学校。

五是提高办学水平。推进乡镇中心学校和同乡镇的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协同式发展、综合性考评,实行中心学校校长负责制。将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教师作为同一学校的教师“一并定岗、统筹使用、轮流任教”。充分发挥两类学校独特优势,完善育人模式,提高育人水平。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实现两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意见》的下发,有助于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更好地服务农村学生。

储朝晖:在2000年以后,一些地方为了扩大农村学校的规模,把一些教学点集中起来,办了一些寄宿制学校。像河北有些地方就是大规模的推广寄宿制学校。当时主要解决了一些农村学校起点比较低,比较分散,教师的质量不高等问题。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现在国务院办公厅再一次发文,实际上是想进一步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把一些问题更好的去解决。

因生源需要,已撤并的小规模学校可按程序恢复

《意见》中,还有一大亮点,就是针对之前备受争议的“撤点并校”问题,《意见》提出,学校撤并原则上只针对生源极少的小规模学校,并应有适当的过渡期,视生源情况再作必要的调整。对已经撤并的小规模学校,由于当地生源增加等原因确有必要恢复办学的,要按程序恢复。

此外,《意见》还提出,各地要通过满足就近入学需求、解决上下学交通服务、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等措施,坚决防止因为学校布局不合理导致学生上学困难甚至辍学。

对此,储朝晖认为,寄宿制学校和村小、教学点要合理分配,科学布局,不仅能够保障农村学生享受教育的权利,也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需求。

储朝晖:如果是强制的让寄宿制学校来取代教学点,会产生一些问题。教学点主要的优势是孩子离家比较近,能够真正的实现义务教育法里面讲的就近入学。而寄宿制学校相对来讲,教育部门或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同时可能家庭的教育支出要增加。然后还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三年级以下的孩子,生活上会不方便。所以从世界其他国家情况来看,还是要尽可能让低年级的孩子在家庭生活,是一个更理想的选择。所以不宜强行推广寄宿制学校。同时如果是有像三年级以上的,可以适当的发展一些寄宿制教育、寄宿制学校。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比较合适的选择。

对于撤并后的农村闲置校舍,《意见》也明确提出,闲置校舍应主要用于发展乡村学前教育、校外教育、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

责任编辑:赵娜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